医学新视角. 2025;2(2):104-109. (DOI: 10.5582/npjm.2025.01011)
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对肝脏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芦幸琪,张洁,张东,李小静,于景彤,王斐倩
摘要:目的: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是无创、定量评估组织硬度的工具。本研究拟探索超声黏弹性成像技术对常见肝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正常体检(60例)、各种癌症术后复查(33例)、移植肝(20例)、脂肪肝(50例)、肝硬化(21例)、肝癌(15例)、肝血管瘤(13例)共212例患者。对弥漫性和占位性肝脏病变分别实施肝脏实质和病灶处的黏弹性成像。将测得的平均弹性、黏度值做组间t检验,探索不同病种间的黏弹性的差异。结果:肝癌的弹性值(14.49±4.31kPa)高于肝硬化(11.01±4.85kPa)(P=0.013)、脂肪肝(10.45±4.04kPa)(P=0.001)、移植肝(9.50±4.36kPa)(P<0.001)、正常体检(9.81±4.37kPa)(P<0.001)、癌症术后复查患者(8.35±3.04kPa)(P<0.001)。肝血管瘤(2.91±0.67Pa·s)和肝癌(2.71±0.77Pa·s)的黏度值高于脂肪肝(2.12±0.63Pa·s)、移植肝(1.83±0.74Pa·s)、正常体检(2.01±0.68Pa·s)、癌症术后复查患者(1.92±0.60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亚组(<40岁,40–60岁,>60岁)的黏度值有随年龄增长的升高趋势(P=0.018)。然而,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弹性、黏度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黏弹性成像对肝脏病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黏弹性成像,肝脏,超声,诊断